同课异构展风采,几何智慧竞芳华 ——记2025年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
同课异构展风采,几何智慧竞芳华
——记2025年跨塘实验小学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
三尺讲台,一方智慧天地;几何图形,无限思维可能。4月9日、10日,跨塘实验小学分校区开展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,五位青年教师同台竞技,以匠心独运的设计、灵动鲜活的课堂,演绎了一场数学逻辑与教学艺术的交响乐章。
高浜校区:聚焦《认识梯形》
黄春老师以别出心裁的情境导入新课。通过精心展示生活中各类梯形物体的图片,像日常可见的梯子、坚固的堤坝横截面等,瞬间抓住了学生们的目光,成功点燃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。黄老师巧妙架构教学环节,在展学阶段,各学习小组踊跃展示学习成果,其他小组专注倾听,积极补充、大胆质疑,课堂氛围热烈非凡。而在评学环节,黄老师循循善诱,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知识要点,并灵活运用所学攻克实际问题,进一步夯实学习成效。
凌银银老师以一幅满含数学元素的图形图开启课堂,引导学生畅所欲言,回顾认识的平面图形,有效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储备。整堂课中,凌老师多次安排动手操作环节,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。其教学设计独具匠心,将 学为中心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,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,不断提升观察、思考与动手能力。
虹桥校区:演绎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》
1.吴思源老师:学具巧设计,思维深加工
吴老师另辟蹊径,要求学生用“两根吸管”搭三角形,引爆学生思考,三色吸管与细铁丝的组合,化身探究利器——有的小组成功围成三角形,有的却“功亏一篑”。黑板上错落有致的作品,成为“数学归纳法”的直观展板,学生从具体数据中自主抽象出a+b>c的符号化表达。“数学不是‘我觉得’,而是‘我验证’!你的吸管围不成?让数据说话!”
2.周雪年老师:生活即数学,问题启思维
周老师以“走哪条路最近?”为情境,让学生自然感悟“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”的几何真谛。课堂中,学生通过围小棒、填数据的探究活动,亲手验证“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”的奥秘,最后以解释生活现象收尾,实现从“数学世界”回归“生活应用”的闭环。从生活原型到数学抽象,周老师的课如清溪流淌,润物无声。若能在小组汇报时提炼‘两条短边之和>第三边’的快捷判定法,更能画龙点睛。
3.李秋实老师:技术赋动能,推理贯始终
李老师融合信息技术,用动态几何软件实时演示“边长的临界变化”:当两短边之和恰好等于第三边时,图形“坍塌”成一条直线的瞬间,学生惊呼“原来只差毫厘,便是天涯!”。高阶思维训练环节,抛出“为什么一个算式就可以”的问题,学生争论、修正,推理意识在思辨中拔节生长。从直观操作到逻辑推演,李老师的课如攀登阶梯,以“问题-操作-猜想-验证”为主线,每一步都踏在数学核心素养的落脚点上。”
同课异构,殊途同归。五堂课共同诠释了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”。青年教师的成长,恰如三角形三边关系:经验+创新+反思>教学瓶颈!这场几何教学盛宴,终会化作点点星光,照亮更多课堂的数学之美。
撰稿者:查琴芳
一审一校:沈芳
二审二校:许洁纯
三审三校:严铁根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