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站群导航

苏州工业园区教育网

初高中

九年一贯制学校

小学

幼儿园

其他
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您的位置: 首页 >教育教学>校本教研>详细内容

校本教研

同课异构绽丰采 扬帆竞技绘“四学” ——记跨塘实小学2024年度春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圆满收官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4-25 17:40:12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同课异构绽丰采  扬帆竞技绘“四学”

——记跨塘实小学2024年度春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圆满收官

课堂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舞台。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,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热情,提高课堂教学质量,推动学校“四学”课堂教学改革,近日,我校举办各学科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。

语文组:

语文组以二年级《黄帝的传说》为主题,王雅飞、沈晓怡、顾燕群、张兰、韦雯艳、卢思敏六位青年教师通过同题异构的方式,展现她们对语文教学的深度理解与创新实践。课堂上,老师们充分运用“人物名片制作”“词组串连”等形式,让孩子们走近“黄帝”,也对“部落”“部落联盟”等词语有了清晰的了解。而后又引导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、合作讨论等形式,明晰黄帝发明车的过程,并在图片、板书等的提示下,加入自己的理解,将故事完整的复述,从而充分展现了“学为中心,素养导向”的理念。

数学组

三尺讲台,一方智慧天地;几何图形,无限思维可能。数学组五位青年教师同台竞技,以匠心独运的设计、灵动鲜活的课堂,演绎了一场数学逻辑与教学艺术的交响乐章。凌银银、黄春老师聚焦《认识梯形》一课,李秋实、周雪年、吴思源老师演绎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》一课,同课异构,殊途同归,共同诠释了“数学是思维的体操”。青年教师的成长,恰如三角形三边关系:经验+创新+反思>教学瓶颈!这场几何教学盛宴,终会化作点点星光,照亮更多课堂的数学之美。 

英语组

英语组以《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》复习课例为主题开展同题异构竞赛,五位青年教师深入钻研教材,合自身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实际情况,精心设计教学环节,各展所能,呈现了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。谢硕婧老师以“the Brown family”的周末生活为素材,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;吴秋怡老师通过结合学校的《劳动手册》,创设制作《劳动手抄报》的英语场景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;赵晓青老师以“帮助父母”,“帮助朋友”和“帮助他人”三个助人板块为主线,通过歌曲导入、情景对话、绘本拓展与写作训练,构建了“听-说-读-写”的完整闭环;周晨英老师通过专项填空、情景问答及小组对话,系统强化语法结构认知;王丹璇老师以“家务责任”为核心,通过角色扮演、图文匹配、“劳动之星”主题写作等环节设计,让劳动价值观自然融入课堂。

体育组

体育组陈潇峰、李格、袁彬、陈鑫、宋庆涛、郑淑慧六名青年教师,紧扣新课标要求,围绕"健康第一"理念,创新设计技巧类、球类、体能类等课程。他们巧妙运用游戏化教学、多媒体互动和分层任务卡,在锻炼学生速度、力量、协调性的同时,激发团队协作意识。课堂中,孩子们化身小勇士、运动达人,在欢快的音乐与情境挑战中尽情挥洒汗水,展现了阳光向上的精神风貌。青年教师们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,展现了扎实功底与教育智慧,本次比赛也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,注入新动能。

音乐组:

音乐组以三年级下册《夏夜》为主题,王斯蒙、朱力弘、苏联三位教师同台竞技,呈现了三节风格各异、创意十足的音乐课堂,展现了青年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活力。

王斯蒙老师执教的《仲夏音韵》以“夏夜音乐会”为主线,通过聆听虫鸣、模仿蛙声等互动环节,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夏夜的自然韵律,巧妙运用多媒体视频与旋律线图谱,生动诠释了音乐形象。朱力弘老师的《夏夜》以“夏夜旅行”为线索,将发声练习、节奏模唱与歌词创编串联,请学生用声音模仿萤火虫飞舞姿态,结合三角铁、沙锤等小乐器伴奏,在情境中完成了二声部合唱。苏联老师的课堂则注重乐理知识的系统讲解,她从音符时值、休止符运用入手,结合《夏夜》旋律特点,细致解析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与二声部配合技巧。通过分段练唱、师生轮唱等方式,层层递进提升学生的音准与节奏稳定性。

美术组:

美术组的三位青年教师围绕《怪兽》这一课展开教学竞赛,她们从色彩搭配、技法运用等角度出发,精心构思,巧妙地将创意融入教学环节,设计出了独具匠心的美术课堂。

梁静佳老师使用AI工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季捷涵老师注重营造开放、包容的课堂氛围,鼓励学生大胆发言、相互尊重。高沁雯老师换了一种视角,带领学生深度体验了吹塑板印制的技法。充分增强了对美育课堂形式和内容的理解和认识。

一样的教材,共同的目标,不同的侧重点,不同的教学设计,不同的教法学法,绽放美术教学的绚丽光彩。

科学组:

科学组的三位青年教师在本次优质课评比中,都凸显出了高水平的教师素养和课堂教学能力。围绕“他们去哪儿了”这个教学主题,顾艳悦老师以 “比较白糖、红糖和小石子的溶解现象” 为核心,借提问 “这个一定对吗?” 引导质疑,用放大镜辅助观察,实验对比鲜明,鼓励反思,彰显实证思维、批判性思维与科学探究的开放性。邵古斌老师围绕 “食盐和红糖在水中的变化”,借生活化问题激发兴趣,课堂从观察方法到实验操作层层推进,凸显科学探究严谨性。姜惠楠老师聚焦 “溶解现象”,以糖水等生活化材料、系列问题驱动探究,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与工具观察,并描述现象,培养科学表达能力。

砥砺深耕,方得硕果盈枝;奋楫扬帆,再启教育新程。我校全体教师定当以此比赛为契机,落实“学为中心 素养导向”的教育理念步伐沉稳,深耕教学厚土;胸怀宽广,拥抱教育创新浪潮;携手并肩,以匠心雕琢每一堂精彩课程,凭热爱续写未来的夺目篇章!

6cdcb64b8f4645edbd6fd9beefa4ef3f.jpg

690145447f5c444b8e048b35f83c7a02.jpg

300f19231bfb4de988f7261454d850cf.jpg



教导处供稿

一审一校:谈彩萍

二审二校:许洁纯

三审三校:严铁根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