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磨腔啭声如莺 百年昆曲润童心 ——记苏州市艺术学校“昆音雅赏”沉浸式艺术体验课堂进跨小活动
水磨腔啭声如莺 百年昆曲润童心
——记苏州市艺术学校“昆音雅赏”沉浸式艺术体验课堂进跨小活动
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现状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、切实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,跨塘实验小学于10月23日下午迎来了苏州市艺术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,他们为跨小三年级的孩子们带来了“昆音雅赏”——沉浸式艺术体验课堂,在短短的40分钟内,以精彩的剧目表演和细心的现场教学,将艺术的种子播种到了孩子们的心间。
昆曲,原名“昆山腔” “昆腔”,又称“水磨腔”,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和剧种之一,发源于元末明初的苏州昆山,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。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,昆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人们的喜爱,被誉为“百戏之祖”。
本次活动共分“剧目展示”和“现场教学”两部分。首先,风格幽默的《红梨记·醉皂》上演,男丑角独特的妆容、逗趣的表演和中气十足的唱念让孩子们发出了阵阵笑声,随后,两位演员带来了昆曲选段《牡丹亭·游园》,优雅绮丽的唱词、动作优美的身段和婉转如莺的唱腔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,仿佛跟随着杜丽娘和小红娘走进了春日花园,流连于烂漫春色之中;不同风格、不同行当的昆曲选段表演,一下子就让孩子们对昆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表演结束后,三位演员向孩子们介绍了相关的昆曲知识,并分别邀请部分同学上台学习昆曲身段动作。孩子们跟随着演员们,做兰花指、走台步,沉浸式感受昆曲的魅力。
教学结束后,孩子们以热烈的掌声,表达了对演员和昆曲艺术的喜爱。
“水磨腔啭声如莺,百年昆曲润童心”。作为我校吴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,跨塘实小一直致力于昆曲推广和普及,力求每一个跨小娃都能“知昆曲、识昆曲、爱昆曲”。本次活动以讲解、表演、现场教学等形式,将昆曲这一古老而优雅的艺术形式引入了校园,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,相信在今后的时间里,昆曲一定会成为润泽孩子们心田的艺术源泉,给孩子们更多美的享受。
撰稿:朱力弘
一审一校:陈利娟
二审二校:许洁纯
三审三校:凌志雄
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