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课联动促发展 跨界融合育新篇 ——记跨塘实验小学“课题进课堂”展示暨梦想课程课堂展示活动
三课联动促发展 跨界融合育新篇
——记跨塘实验小学“课题进课堂”展示暨梦想课程课堂展示活动
三月江南春正好,教研花开满园香。3月21日,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举办“课题进课堂”暨梦想课程展示活动,通过课例研讨与课题汇报的双向赋能,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。景城教育集团成员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,共同见证这场教科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。
跨学科课堂:知识重构焕生机
四位骨干教师以项目式学习为支点,撬动传统课堂新变革。傅丽老师执教的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》创新采用“语文+美术”双师模式,通过“国宝讲解员”情境任务,引导学生深度解析《清明上河图》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。学生们在文物档案研读、数字画卷赏析中,既锤炼了文本解读能力,又提升了审美素养。
朱正彦老师的STEM融合课《形形色色的植物》令人耳目一新。科学探究与劳动实践双线并行,学生在解剖观察、生长建模、环境适应性实验中,亲历完整的科学研究流程。手持式显微镜、智能温湿度计等科技工具的引入,让植物学研究焕发现代光彩。


教学新范式:核心素养巧落地
顾靖老师的数学课《确定位置》上演“时空穿越”好戏。从古代星象图定位到现代GPS原理,学生在坐标系演变史中感悟数学智慧。结合校园平面图的实景应用,抽象概念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,真正实现“做中学”的教学理念。
英语教师王丹璇打破学科壁垒,将《My day》写作课与德育融合。学生们通过时间饼图制作、日程管理辩论,在提升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,培养了自主规划意识。课堂生成的个性化作息方案,成为家校共育的珍贵素材。


课题深耕耘:研教融合结硕果
科研处副主任赵利芳现场汇报苏州市陶研会重点课题成果。历经三年实践,“做学教合一”理念已形成完整实施路径:通过“预学单—研学网—拓学窗”三阶模型,构建起“小先生制”互助体系;开发的学科融合案例被《中国教育报》专题报道。当课题从纸上走进课堂,当学科界限被智慧打破,我们看到了核心素养落地的最美样态。 春潮涌动处,扬帆正当时。这场跨界融合的教学盛宴,既展现了课题研究反哺课堂的实践伟力,更昭示着教育创新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。跨塘实小正以“三课联动”为支点,撬动集团化办学质量提升的新篇章。


撰稿人:吴秋怡、王雅飞、赵利芳
修改:宋丽敏
一审一校:宋丽敏
二审二校:许洁纯
三审三校:严铁根

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